www.qydo.cn蓬莱商务精彩放心省心城市网

         
当前位置: 主页 > 程序测试 >

广州图书馆·广州制造·[广州名片·城市地标系列] 第007期 琶洲

时间:2023-03-30 09:54:46 来源:网络整理 转载:www.qydo.cn蓬莱商务精彩放心省心城市网
摘要:琶洲国际会展中心(即广州国际会议展览中心),位于广州珠江南岸的琶洲岛地块,由A、B、C三个展馆及配套设施组成,总建筑面积为100万平方米,总 展 位 数 为55885个,总展览面积112.5万平方米,集会议、展览、商务洽谈等多功能于一体,目前是****第一

摘要:琶洲国际会展中心(即广州国际会议展览中心),位于广州珠江南岸的琶洲岛地块,由A、B、C三个展馆及配套设施组成,总建筑面积为100万平方米,总 展 位 数 为55885个,总展览面积112.5万平方米,集会议、展览、商务洽谈等多功能于一体,目前是“****第一,世界第二 ”的 会 展 中心,面积仅次于德国汉诺威展览中心,为21世纪广州城市新形象的标志性建筑和旅游观光景点之一。

琶洲国际会展中心

提名辞

琶洲国际会展中心为“****第一,世界第二”的会展中心,其面积仅次于德国汉诺威展览中心。

索引

琶洲国际会展中心(即广州国际会议展览中心),位于广州珠江南岸的琶洲岛地块,由A、B、C三个展馆及配套设施组成,总建筑面积为100万平方米,总 展 位 数 为55885个,总展览面积112.5万平方米,集会议、展览、商务洽谈等多功能于一体,目前是“****第一,世界第二 ”的 会 展 中心,面积仅次于德国汉诺威展览中心,为21世纪广州城市新形象的标志性建筑和旅游观光景点之一。

有容乃大 吞吐天下

似乎只在旦夕间,琶洲悄悄就接管了流花的生意,更接管了流花的声名。

此声名之隆,世间已无货币单位可以度量。

三十四年显赫无边的流花展馆,五十二载金光无限的广交会,一切的一切,都流转到了广州城南的这个岛上。

琶洲岛。冥冥之中早有定数。倒溯两百余年,岛上业已开埠通商,黄埔古港时称“****唯一通商口岸”,繁盛当年,更成就“海上丝绸之路”不倒招牌。而****进出口商品****会落定琶洲展馆,恰如珠江南奔入海,那不过就是它的宿命而已。

它的近邻,珠江新城双塔,分别以逾越四百米的身高,俯视南国众生。如是不凡身量,偏偏却万难凌驾于它之上。

只因它虽是一座小小建筑,仅仅蛰伏于琶洲岛上,安静平和,却能吞吐天下。

琶洲的早晨。本报记者黄皓 摄

它拥有诸多头衔,如“****最大”、“世界顶级”、“永不落幕”等等。据说它还像一条刚刚跃上岸的鱼,鲜活跳脱。

设计师曾赋之以“飘”。千商万贾飘来又飘去,飘去又飘来,一季再一季。所有的漂泊无非为了落定。无数货品在此交割,无数秀场在此上演。

它纳物,它亦容人。它给出绚丽的舞台,让美人展示霓裳魅影。它给出超卓的音响,让商人喊出华美之辞。它给出温馨的楼宇,让旅人休养疲乏脚板。

它也在酷热的夏季给出简单的长桌,供年轻的学子咨询寻找心仪的学校或岗位。而在寒冷的“春运”时节,它安抚如山海般的人群,供他们躲避风雨,温暖心情,静候回家,即便他们衣衫平凡,身无长物。

甚至棕影扶疏,信步的鸳侣,也可以假此谈情说爱耳鬓厮磨。它默默注视一言不发。

如果广州可以解析为“广大之州”,那么,琶洲展馆就是一个微缩版的“广大之州”。透过它,可以轻松探及这座城的形与神。它背负千载商都之名而能举重若轻,它看上去时尚华丽而内质斑驳古旧。它清醒而自省,修炼得法以致精纯,因而从容不迫。

深厚的底蕴,深长的意味,深广的器量。

它从根本上保有了广州的命根子。

□ 赛芊芊

现场传真

从2004年春天开馆至今,每年因采访各种主题展,多少次穿行于琶洲会展中心已记不清了,但它体内的博大与包容,还有展会上绽放出的种种精彩与震撼,当然,还有因展馆太大而每一次都走到两腿酸软无力,几乎构成了我对琶洲会展中心最刻骨铭心的记忆。

7月,我再次走进它,这次不为看展,只想从各个角度细细将它打量。

远观:从珠江“飘”向岸边的云

广场周边的水景。

广州人习惯说琶洲会展中心的建筑像“鱼”,“鱼头”朝南,“鱼尾”向北,就像从珠江里游上来的一般,再加上A、B两馆之间那如“龙”形蜿蜒的****车站钢罩雨棚,我们的想像力便滑入****传统思维的套路中去了———分明就是“鲤鱼跃龙门”嘛!是的,虽然这跟****设计师的原意“飘”有些风牛马不相及,但这样的解读看起来非常合乎****人的情理。

从琶洲大桥上,俯瞰整个展馆,波浪般起伏的屋顶使它宛若自珠江飘扬而至,有人想到天上飘着的浮云,又或是珠江上翻动的水波,在珠江边,庞大的建筑以这样舒展、流动的姿态出场,化解了方正造型带来的呆板,而且跟珠水的融合达到了“天人合一”,这样的设计,怎么会有审美疲劳 ,你不由被设计师内心的诗情打动,莫名就想起“建筑是凝固的音乐”这句话了。

内窥:看展累了,走走“珠江散步道”

如果认为这个建筑仅靠外形来吸引眼球的话,就大错特错了。承载一年两度的广交会和常年无数大大小小的主题展,琶洲展馆几乎每天都要迎来送往,这是多大的吞吐量,又有多少订单在这里成交,再加上会议、商务洽谈,它肩上担负的功能更是巨大。

展馆内卡车通道H形钢曲梁,****得像艺术品。

资料上说,琶洲会展中心是高科技、智能化、生态化完美结合的现代化建筑。如果你曾在琶洲展馆里逛过,就不必理会这些硬性的文字,因为很多都在不知不觉的体验中传达到你的大脑了———比如,即使你在汹涌的人潮中看汽车展,也不觉得空气闷或热;走累了,贯通东西走向的珠江散步道上有休闲椅;搞不清B区C层8号会议室到底怎么走,可以选择看清晰的指示牌,也可以选择问咨询台后面那个长相甜美的女****生;饿了,A馆二楼有常年进驻的咖啡馆,地下层有快餐店;除了室外停车场,地下负一层还能“吞”下1800辆汽车。

A馆16米的层高,目前据说也是世界之最,这样带来的好处是能满足各种要求苛刻的展览,比如大型机械展、帆船展。

展馆南北双向均有开放式进出口,展厅既可连成一体,又可独立办展,互不干扰。在长450米、宽30米的“珠江散步道”上,可在椅子上舒缓一下身心,也可看看窗外的江景,其还有一个功能叫“人流集散通道”,加上每90米就布置有电梯、扶梯及楼梯,4个竖向交通枢纽和与珠江散步道垂直的水平步行系统,可保证行人在展馆内畅通无阻。

外景:相思成林,临江“亲水”

在绿化上,这个建筑可谓下了苦功,在盛夏时节俯瞰琶洲会展中心,都觉得它像“绿洲”上的银色飘带,顶着38摄氏度的高温走进琶洲会展中心,视觉上至少也会降低2-3摄氏度吧。

不看****不知道,原来展馆外围的绿化率高达48.7%,展馆中心北面有一个临江露天广场,面积超过2.2万平方,早前栽下的榕树、相思树早已长成,据说在酷夏的****有很多市民在这纳凉、散步、遛狗。

在一、二期展馆临珠江边,是以“亲近珠江”为主题的亲水公园,据悉跨度为1.3公里,中部是将近4万平方米的水域,在这条带状水域中随意漂浮着9个椭圆形大小、形状不一的绿洲,东西两侧种植大片的台湾相思林,晚上到过这里的人说,经常能看到情侣在这里“人约黄昏后”。

这片亲水公园是会展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来这里还将建设一个旅游观光码头。

话说

    把工程做成作品

发言人:倪阳(琶洲会展中心项目施工图设计负责人,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副院长、副总建筑师)

琶洲会展中心的设计方案出自****佐滕综合计画株式会社,“因为选址在江边,怎样跟环境融合 ,****设计师的创意是想表达和煦的风诗意地飘过珠江,看起来舒展、轻盈、飞扬,有流动之感,于是就有了‘飘’的设计方案”,作为****设计方在国内层层选拔的合作设计方———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副院长倪阳,显然必须“吃透”原设计方案的理念,他笑说“现在大家都习惯叫它‘鱼’,****人乐意从自己的角度去解读它”。

承担该方案的施工图设计,把看似轻盈飘逸的创意落到实处,是华工建筑设计研究院要做的事,听起来简单,可做起来复杂———“我们考虑到展馆未来的实用功能,对原设计方案进行了不少优化与完善,一个小小的改变,就意味着整个团队要连着熬通宵,以及跟****公司、甲方的无数次协调,过程很艰辛,但我们不后悔,因为我们真正是拿它当一个作品来做”,倪阳说。

比如说,“原方案中,‘鱼’形结构是贴在地面上的,没有飘起来的美感,而且地下室的高度只有2.8米,只能用来放些管道设备等等,很浪费,于是,我们决定加底板,把地下室的柱子上升到4.8米,这样就一举多得:建筑在视觉上更有冲击力,有从地面上飘起来的感觉了;而且以非常少的成本,就白白多出10多平方米的地下空间,用来做地下停车场、餐饮区等,让展会配套设施更完备;这大大解放了室外空间,原来停车的地方就可以腾出来用作绿化,让展馆看起来也更****”。

“这样的优化还有很多,如果到展馆走一圈,每个地方我们都能讲出一个故事”,让倪阳欣慰的是,现在展馆投入使用后,证明当初的很多优化方案都是科学而合理的。

曾引发珠三角建材的涨价潮

发言人:高永涛(琶洲会展中心工程建设项目负责人,广州市建筑集团有限公司第一建筑工程分公司副经理、高级工程师)

琶洲会展中心的施工工期紧凑,工程体量也很庞大,1期约40万平方米的建筑面积仅花了20个月的时间。“量大工期短,而且还要保质,这对施工单位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几乎每天都有人通宵劳作,02年的大年初三都要往工地上赶。”高永涛回忆起来颇感慨,但巨大的付出也换来了回报:一期展馆获得第五届詹天佑土木工程大奖和全国十大建设科技成就奖,国家优质工程银质奖,一、二、三期均为年度“广州市优良样板工程”。

“站在珠江散步道抬头看,你会发现,屋顶架着世界上跨度最大的钢横架,每个长达126.6米,总重量为5081.3吨。那时室内混凝土结构已完成,大型机械无法进入跨内进行安装,当时可把我们给急坏了”高永涛说,“后来我们通过多方案比较,再请专家验证,择优选用了‘主桁架地面拼装、节间跨端组成,区间整体同步牵引平移到位’的施工方法,在施工时随时派质检员到现场检查,在多方面的配合下,才使工程施工进展顺利,保证准时完工。”高永涛说项目中这样的技术革新实在太多了。

这样大体量建筑的耗材量也巨大,再加上工期短,“一般我们工地需要什么原材料,都会造成珠三角这种建材的涨价潮,比如我们要两个月内砌完墙面,工地需要大量的水泥灰砂砖和碎石混凝土砖,我们就会到珠三角地区把材料全买过来,这两种砖一缺货,就会引发涨价。”高永涛说,“一期工程投入钢管就达到6万吨,除了珠三角的钢材厂,我们还要派专人远赴河北等地调运承钢等钢材,这也引发了当时钢筋在国内的涨价潮”。

闪回

1993年 概念初萌

上世纪90年代初期,广州会展业便出现蓬勃发展的势头,各类展示会、招商会、博览会长年不断,一年四季上演“永不落幕的****会”,****进出口商品****会展馆已不能满足展览需求,1993年,广州市****、国家外经贸部正式提出展馆迁址重建,办成规模宏大、设施先进的世界级博览会。广州国际会议展览中心概念应运而生。

1998年 选址琶洲岛

1998年,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广州国际会议展览中心选址广州市副城市中心区琶洲岛,并****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1999年底 ****方案“飘”来

1999年12月21日,广州市****重点建筑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在广州规划局启动建筑方案设计国际竞标方案,公开向外招标。在国内外11家著名设计机构中,****佐滕综合计画株式会社的投标方案首创了一个理念:延伸于珠江的“飘”,其设计风格与周边环境非常协调,从众多设计方案中脱颖而出,国内合作设计单位为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2002年底 一期工程建成

2001年4月6日,琶洲展馆A区正式动工,历时20个月,于2002年12月28日建成投入实用。首期占地41.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9.5万平方米,展示面积约13万平方米。

2004年春 广交会迁至

2004年3月15日,****对外贸易 中 心 与 广 州 市 政 府 签 订 备 忘录,外贸中心正式取得广州国际会议展览中心的经营管理权。自2004年4月第95届广交会起,****出口商品****会全面启用琶洲展馆。

2007年底 二期展馆完工

二期展馆位于一期东面,延续了一期飘逸的造型,现代的风格,并通过平台相连。二期工程于2006年1月6日开工,2007年12月30日完工。二期展馆总建筑面积与一期相当,约39万平方米,室内展厅面积12.8万平方米。

2008年冬 三期展馆启用

三期展馆位于一、二期展馆对面,与一、二期采用钢构步行平台天桥连接贯通,于2006年8月24日开工,2008年12月30日竣工。2008年11月3日,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暨****进出口商品****会新展馆全面启用仪式在三期展馆举行,意味着广交会展馆完成整体搬迁,全面启用。

   论语

    极富表现力的飘舞形象成为广州活力的象征

王晓光,广州新中轴建设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曾负责筹建深圳会展中心和西安曲江会展中心

琶洲会展中心规划选址很有远见,不但为广州会展业预留了充足的空间,而且催生了大珠江新城的形成,支撑了广州城市新中轴线。它的建成,对广州实现东进西联南拓北优中调的城市发展战略和产业结构升级,都起到了有力的促进作用。

其建筑设计是中外合作的典范,设计从功能出发吸收了世界会展建筑成就,形成了展览、会议和配套****一体化的整体型会展中心。随着三期工程的建成,琶洲会展中心已雄踞****第一,跻身世界前列。

其极富表现力的“大龙”飘舞形象正是充满活力的广州的象征,作为城市的名片会随着会展传遍世界。

陈雄,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教授级高级建筑师、副总建筑师

这么大型的公共建筑,其设计总的来说是很成功的。

其飘逸的形态跟江边的环境很协调,空间格局舒展,外形大气统一,其整体用卷形、曲线来统一,但从多个角度看,又会发现其统一的形态中富有变化,比如不同材料的运用、不同色彩的搭配,这让建筑看起来很灵动。

很多建筑会为追新追奇而让结构变得琐碎,或为强调变化而让造型显得夸张,可贵的是,在这方面,琶洲会展中心很好地避开了。

另外,在设计时,设计师考虑了展馆使用时路线的转换以及缓冲空间等等,可以说,其导向很清晰,使用起来非常方便且易于快速输送庞大人流,这点非常好。

下期预告:

控制着广州天际线十余年的中信广场,至今仍是这座城市顶级写字楼的典范,并且标示着城市新中轴线的北部制高点。

每天大约有1万名商务精英进出这座高达391米的大楼,分乘68部高速电梯在大楼内部穿梭往返。在这里办公曾被认为是公司和个人职业生涯的荣耀。

更为重要的是,中信广场已成为****改革开放的成功象征,不仅见证了广州商业发展历程,更是广州迈进国际化大都市的重要一步。摩天大楼的聚集效应在这里充分显现,一座座外表光鲜的写字楼和酒店在中信广场的带动下如雨后春笋般林立左右。

本版撰文:本报记者 郭晓鹭 实习生 彭冲

本版****均为资料****(除署名外)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1